JBO竞博研学夏令营是机会还是鸡肋?或许你需要好好想一想!

  行业动态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3-08 03:10

  JBO竞博距离暑假还有一段时间,但各大高校“夏令营”招生活动已经纷至沓来。其中,不少高校夏令营的主题是“研学”,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;还有些活动带有预选拔性质,和综评强基等高校选拔有千丝万缕的关系。这让不少考生家长更加重视,也难以抉择。但是“夏令营”是否足够有效?该如何选择?赛学好升学研究院罗舒老师,根据自己服务经历以及身边事例,作出了客观分析,也给出了独家建议。

  每年5月都是高校发布夏令营招生通知的高峰期。近期,一些高校率先启动了夏令营招生,比如清华大学的“丘成桐数学夏令营”,北京大学的“优秀中学生物理学科素养提升活动”。

  五花八门的夏令营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机会。但提到这些寒暑假研学活动,不少同学的第一感觉是累,而不是好奇。

  这几年,随着“综合素质评价”政策的不断强化和“综合评价”“强基计划”等高校招生项目的不断升温,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研学类活动重视起来。尤其是一些活动还带有预选拔性质,比如在上海科技大学“高中生科技探索营”中表现优秀的学员,将直接获得该校“校园开放日”(即综合评价的复试环节)资格,更加受到重视。

  也正因为这样,夏令营开始被很多家庭视为升学赛道的场外加赛——不参加吧,担心落后于人,错过机会;参加吧,课内作业任务繁重,课外补习也要占用休息时间,学生实在是疲于奔命。于是感到进退两难,不知道该怎么取舍。

  当“夏令营”变得不再简单,我们就需要重新想想:该怎么看待这些夏令营?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?

 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多元升学赛道的硬通货:“奥赛”。在自主招生时代,凭借奥赛省一可以横扫大多数学校的初审关,到了强基计划时代,则需要奥赛国奖才能获得破格入围资格。

  因此在许多家长看来,除了能力顶尖的那一小撮孩子,打奥赛的性价比已经很低了。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奥赛当作升学的筹码,这种思维的优势在于高效简单——奥赛降分多就去打奥赛,补课提分多就去补课。但随着人才选拔政策的逐步改革,沿着这种思维想下去会发现路变得越来越窄、越来越挤、越来越难。

  自主招生时代,省奖优于市奖,省一优于省三,学生们卯着劲往上晋级。综合评价时代,学校的报名条件看上去含混不清,大家纷纷进行能力换算:

  由于这些活动分不出名次高低,所以很多迷茫的家长就开始努力堆数量。比如北京的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规定,学生每周能上传最多15条活动记录,而一些家长在同校风气的带动下,每周不填满15条就焦虑,哪怕实在无事可填,也要用摘抄新闻等方式来凑够数量。

  实际上,“综合评价”系列政策本身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,避免学生们只埋头于应试学习而出现“高分低能”的危险。如果只是把它当作高考场外的加赛,给孩子层层加码,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疲惫不堪,而且还容易引发厌学情绪和深层的心态问题。

  这一代的很多学生在漫长的升学竞争中逐渐消耗掉了活力和主动性,觉得自己像是跑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赛道上,不知道为什么要继续跑,但是也不敢停下,间歇性奋发图强又间歇性消极散漫,让家长也感到束手无策。

  所以,回到夏令营这件事情上,作为家长,首先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去选择夏令营,让孩子把夏令营当作学习之余的放松活动:夏令营能提供比课本更加鲜活的知识和比普通游学更丰富的体验。如果在参加活动的同时,增长了见识、提升了能力,这是额外的收获,但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目标。

  其实,只要孩子认真、积极地参加完一个夏令营JBO竞博,自然而然地,总会获得某些知识、能力或见闻上的收获。但是带着任务心态去参加的孩子,在压力或抗拒心理的影响下,反而容易表现不佳。曾经有个学生在参加完夏令营后开心地说,他最大的收获是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暑假作业。站在老师的角度,真是既感到心疼,又感到可惜。

  好奇心是一切的开始,而对于上进心强的孩子来说,家长不说,他们自己也会希望在夏令营中表现优秀,最好能评上优秀营员。需要注意的是,夏令营的考核标准本身是灵活多元的,与其去揣摩考核标准,不如抱着开放的心态去体验和交流:很多夏令营都提供了小班教学和集体协作的环境,如果自己的能力在营员里较为突出,未必要处处争先表现自己,可以帮助同学一起进步;如果知识基础弱,未必要埋头苦学暗暗较劲,可以结合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分享交流,让团队激发出新的创见。

  尤其是对于高一阶段的孩子,刚刚进入高中,能力和知识水平相对高年级孩子更弱,而很多夏令营是各年级混招,所以在报名之前要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,并且在正式开课前适当做些预习,帮助孩子更顺利地进行学习探索。如果孩子在活动过程中遇到挑战JBO竞博,也不要因为担心丢人而脱离课堂,要有意识地向老师、助教和同学求助,这样反而获得了提升沟通能力、抗挫折能力的好机会JBO竞博。

  能获得什么收获不是规划出来的,而是探索出来的,这正是夏令营的魅力。有的学生、家长站在升学应试的角度去看待学科营,会产生各种迷思,认为学科营没有分数和名次就不实用,或者觉得自己是因为成绩不好、拿不下奥赛奖项而不得不参加这些比较“水”的活动。这样去想,夏令营就会变成一个鸡肋而无趣的活动,虽然参加之后能拿到活动证明,但是无益于买椟还珠。

  因为疫情影响,今年很多夏令营都可能改为线上举行,更接近于传统课程形式。但是,就像上海科技大学这两年依然执着地将本校的综合评价复试称为“校园开放日”,也希望同学们不要忘了夏令营本身的特点,放下负担,打开思路,找找有没有合适自己的夏令营,用一种轻松的方式体验将要到来的暑假。